摩托品牌故事之哈雷摩托车

摩比网 2022-07-19 17:48 编辑:lyh 582阅读

1903年,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郊,21岁的哈雷·戴维森(Harley Davidson)、20岁的亚瑟·戴维森(Arthur Davidson)和18岁的比利·戴维森(Billy Davidson)三个年轻人在戴维森兄弟家后院的小木棚里愉快地玩耍,竟然以法国戴典公司出产的一种摩托车为蓝本,捣腾出了自己的第一辆纯手工摩托车。当年,三位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注册成立了“哈雷·戴维森摩托车制造公司”,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。

摩托品牌故事之哈雷摩托车

1905年,美国独立日。在芝加哥举行的摩托车比赛中,哈雷·戴维森摩托车一举夺得锦标赛冠军。

1912年,哈雷·戴维森摩托车挺进了日本摩托车市场。

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。哈雷全力以赴生产销售军、警专用摩托车,战争期间为军方提供了2万多台摩托车。

1918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订的第二天,盟军下士罗伊·霍尔茨(Roy Holzer)骑着哈雷·戴维森摩托车,第一个趾高气扬地踏上德国领土。一则题为《一个美国人和一辆美国摩托》的图片新闻,占据了全球报刊的头条新闻,哈雷机车名声大振。

1920年,哈雷机车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,产品遍布67个国家。

1941年,日本偷袭珍珠港,美国正式参战。哈雷机车再一次在战场上大显身手。二战期间,哈雷机车共投入WLA型军用摩托9万辆。

至此,哈雷品牌与爱国和美国精神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。哈雷宣称:从设计到每一颗螺丝的制造,哈雷身上流淌着的是纯正的美利坚血统。

当然,哈雷摩托也并非都是正面的爱国故事。

20世纪20~30年代,美国陷入经济危机,大量失业的年轻人,醉驾飞车,横冲直撞,给公众造成了很差的印象,以至于将“哈雷”品牌与黑夹克、暴力联系在一起。

摩托品牌故事之哈雷摩托车

哈雷机车,是个狠角色。

1954年,马龙·白兰度(Marlon Brando)主演反映叛逆的摩托党人的电影《野性骑手》(The Wild One),影片展现了美国当时能见到的几乎所有的机车:诺顿(Norton)、BSA、凯旋(Triumph)、哈雷(Harley Davidson)、雷鸟(Thunderbird)……白兰度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,他的坐骑分别是凯旋6T、雷鸟650,其中凯旋6T用了3部。

影片风靡全球,哈雷错失良机。原因是心有余悸的哈雷有所顾忌。《飞车党》的剧本事出有因:当时一支著名的美军航空兵大队被解散后,在战场上和哈雷机车结下不解之缘的飞行员们跨上军用哈雷,进城造反:“我们曾经是英雄,但如今谁也不需要我们了。”《时代》周刊登出一幅大照片:一名酩酊大醉的青年骑在哈雷摩托上,周围是大堆空酒瓶。哈雷担心再一次的形象沦陷。

然而,令哈雷没想到的是,神一样的白兰度配上彪悍、冷峻的机车,在影片中精准刻划出青春逼人、亦正亦邪、桀骜不驯的“叛逆者形象”,被认为“喊出了美国青年一代的心声”,而这正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后来证明威力巨大的哈雷之品牌原型。

好在已然成为传奇的哈雷并不缺乏故事。

1956年,年轻的新星“猫王”埃尔维斯·普雷斯利(Elvis Presley)与一辆同年产的哈雷KH摩托车亮相《Enthusiast》杂志封面,瞬间轰动世界。

1969年,美国公路片始祖《逍遥骑士》(Easy Rider)上映。影片中,夸张的高车把,闪亮的排气管,震耳的轰鸣声,加上长发披肩、奇装异服、佩戴墨镜的骑士——标准的哈雷骑士形象由此定型。

20世纪60年代,哈雷机车成了“嬉皮士”们的精神家园。狂野、热烈、力量与叛逆,哈雷与“嬉皮士”谁是谁的注解?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、破了边的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,粗壮的胳膊上刺着哈雷的标志——对他们来说,这甚至比遵纪守法更能表达爱国情怀。

80年代,哈雷机车重振雄风,进一步吸引大量的年轻人。1983年哈雷车主会成立,至今仍是车厂赞助的规模最大的摩托车俱乐部。从1985年起,哈雷公司的产值每年增长13%。1986年,哈雷·戴维森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。

90年代,美国经济迅速发展,尤其是高科技产业。被早九晚五所困的白领人士,心理压力日益增大。扔掉西装领带,穿一身“哈雷服”在公路上呼啸而过,成了他们渴望释放和解脱的一种方式。许多工程师、医生、律师、企业主成了哈雷的拥趸。哈雷回归“主流”社会。

摩托品牌故事之哈雷摩托车

1993年6月12日,哈雷机车诞辰90周年,在车主会的组织下,来自全美的10组哈雷车队,浩浩荡荡驶向哈雷总部米沃基。10万多车迷前来参加庆典,六万多辆哈雷机车组成八英里长的车队,亮着前灯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。

美国有句谚语说:“年轻时有辆哈雷·戴维森,年老时有辆凯迪拉克,则此生了无他愿。”哈雷是挡不住的青春,而青春再现是每个人的渴望。

1964年《荒野大飙客》(Wild Hogs)在意大利上映,讲述的就是四个肚腩突出,乳沟清晰的中年男人,开着哈雷摩托车重寻“自由”的故事。

如今,我们在北美和欧洲的公路上,经常可以看到“老男人”们成群结队地开着哈雷耍酷,后座载着不再年轻的老伴或女友,重拾他们的青春浪漫。

这是一个天生有故事的品牌。就像杜蕾斯总和暧昧关联一样,摩托车天生和有野性的男人联系在一起。所以,有哈雷的地方就有故事。

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品牌。爱国、自由、抗争、个性,是美国精神的灵魂。克林顿总统在访问哈雷工厂时称赞说:“你们生产了激动人心的产品并将它销往全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