碣石山在哪(碣石山在哪里)

摩比网 2023-01-15 17:05 编辑:admin 81阅读

1. 碣石山在哪里

碣石山上应有松树,曹操登临碣石,已经指明。

2. 碣石山哪位神仙居住

“沧海”指东海,它是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。

沧海指东海时的专出处:

1、三国魏曹操《观沧海属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 。”(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,来观赏苍茫的东海。)

2、《初学记》卷六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 东海之别有渤澥,故东海共称渤海,又通谓之沧海。”(东海旁有渤海,所以东海和它一并也可以称为渤海,通常也把它们通称为沧海。)

扩展资料

沧海的其他涵义

1、沧海指大海。

出自唐·元稹《离思五首·其四》: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”(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,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,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。)

2、沧海还指神话中的海岛名。

出自《海内十洲记·沧海岛》:“沧海岛中,有紫石宫室,九老仙都。”(沧海岛上有紫石建造的宫殿,由九老仙都君管辖。)

3. 碣石山哪些人登过

《观沧海》借景抒情,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,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,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,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。

《观沧海》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,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。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。身为主帅的曹操,登上当年秦皇、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,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。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、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,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。

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、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,表达了自己奋发进取,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。曹操作为一个诗人、政治家、军事家,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。全诗语言质朴,想象丰富,气势磅礴,苍凉悲壮,为历代读者所激赏。

4. 碣石山在哪个城市

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沧海是指东海

历来对东海的解释有三:

  1. 大海。

 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观德》:“故受命而海内顺之,犹众星之共北辰,流之宗沧海也。” 宋 苏轼 《清都谢道士真赞》:“一江春水东流,滔滔直入沧海。” 明 林鸿《金鸡岩僧室》诗:“夜来沧海寒,梦遶波上月。” 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九:“皓月落沧海,碎影摇万里。”

  2. 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。

  三国魏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: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 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六引晋张华《博物志》:“ 东海之别有渤澥,故东海共称渤海,又通谓之沧海。”参见“东海”。

  3. 神话中的海岛名

  《海内十洲记·沧海岛》:“沧海岛在北海中。地方三千里,去岸二十一万里,海四面绕岛,各广二千里,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。”

曹操的观沧海 观的是渤海。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嘛,显然是在“碣石”那里,亦即原渤海边一座山,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。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,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,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。

5. 碣石山在哪个地方 北戴河

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,这是曹操的一首诗,是他北征乌丸班师回朝的时候,路过渤海边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诗兴大发,即兴而作。

碣石的出名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曹操,曹孟德还是很有才华的,没有辜负他那文学家的名头。这首诗大气磅礴,被世人传诵。渤海边壮观的景色经过这首诗的渲染,勾起了后人想去一睹为快的欲望。

北魏时期的文成帝拓跋濬,北齐的文宣帝高洋,还有后来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等一大批牛人慕名而来,登高远眺,感受大海的汹涌澎湃。

实际上,在曹操之前秦始皇和汉武帝已经来过这里了,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开始了他浩浩荡荡的五次巡游,其中第四次巡游的终点就是渤海的碣石山,据说是为了能长生不老来此求仙。汉武帝和后来的唐太宗或许都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来的。

既然是为求仙而来,就不会是到此一游然后回家的那种,仙人都是云游四海神龙见首不见尾,什么时候回来谁也不知道。因此,在这里修建行宫,让帝王一边游览观景,一边等候仙人回归就势在必行了。

这里确实修建了行宫,叫碣石宫。据史料记载,碣石宫在这里留存了很久很久。秦朝延续的时间不长,后来的汉武帝也来此巡游求仙,应该住的就是秦始皇修的行宫。

包括后来的曹操、北魏文成帝来碣石观海的时候,行宫应该还在的,据记载,魏文成帝拓跋濬还曾在山下大摆宴席。但是,令人奇怪的是碣石宫就像谜一样,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慢慢的不再有人提起,与之相关的史料也不再有更新,就那样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,以至于后人都搞不清楚它的位置到底在哪里,后来又去了哪里?

关于碣石所在地,现在有三种说法。

【第一种说法】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碣石山

它位于县城北面大约30多公里的地方,海拔63.4米,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堆。相传秦始皇为了求仙,曾经去过琅琊 (日照) 天台山和崂山寻访道士安期生。据说他派出去寻长生不老药的徐福是从无棣的碣石山这里出海的。

【第二种说法】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碣石山

在城北距离北戴河约有三十公里的距离,海拔695米。这里距离山海关很近,山海关又是曹操北征乌丸(辽宁朝阳市)、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辽东的必经之路,顺便过来碣石山看看海,看看秦皇汉武求仙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。另外,在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发掘了一座秦朝时期的行宫遗址,经考古专家鉴定,确认为碣石宫。

【第三种说法】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止锚湾

距离山海关有约十五公里的距离。这里也发现了一座秦朝时期的行宫遗址,经考古专家鉴定,也确认为碣石宫。

这下可是麻烦了,两个地方都发现秦朝时的行宫遗址,又都被认定为“碣石宫”,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历代帝王观海、曹操诗句中出现的“碣石”,并不是指碣石宫而是碣石山,而碣石宫只是帝王们观海玩累了以后吃饭和休息的地方,但是碣石山应该离碣石宫不会太远。

尼玛老汉我为了1毛钱~不是只要打10个字么?其实这个结论就是。渤海或者北戴河(如果能算海的话)

6.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山在哪

不是威海。曹操的观沧海 观的是渤海。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嘛,显然是在“碣石”那里,亦即原渤海边一座山,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。大约在6世纪中叶以后,碣石山前的近岸成为陆地而离渤海较远,使碣石山不再成为观海的胜地。

7. 观沧海碣石山在哪

观沧海》中,交代了观沧海的地点的诗句是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. 说明:碣(jié)石:山名.碣石山,在现在河北昌黎.汉献帝建安十二年(207)秋天,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.

8. 碣石山在哪里?有多高?

《观沧海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,也是一首抒情诗,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,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.

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,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,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.

描绘大海景物,诗人先从大处落笔,着力渲染大海苍茫、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,展现出海的金景,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.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,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,俯察脚下,虽然时届初秋,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,百草繁茂,色彩、刚柔、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.“秋风萧瑟,洪波涌起”也是眼前实景,但比前面所写“水何澹澹”更进了一步,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,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,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,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.等到伫立一久,才似乎回过神来,原来风在吹着,海浪在激荡汹涌着,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.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.从结构上看,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,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.

后四句,诗人驰骋想象,描绘了另一幅海景: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,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;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,大海吞吐宇宙、包容万物,真是宏伟无比,博大无比.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,描绘出大海的“精神世界”,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、奇伟,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.所以,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,是以景语作情语.

刘熙载在《艺概·诗概》中说:“曹公气雄力坚,足以笼罩一切,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.”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,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.《观沧海》看似写景,实则述志.志在容纳,以海自比.他在《龟虽寿》中写道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”,在《短歌行》中写道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;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,都反映了他统一国家的大志,这种英雄本色是一般诗人学不到的.这也正是曹操的诗既有艺术的魅力,能给人以艺术享受;又有深刻含意,能鼓舞人积极进取,增强胜利信心的根源.